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家长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12-18 点击: 次 来源:乾耳听力 作者:毛大夫
乾耳听力李村夏庄路验配中心曾接诊的孩子中,有部分儿童的听力下降是由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又名中耳积液,是以中耳内黏液或液体积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该病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好发,发病率高,为儿童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耳脹和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并不是不可治愈,发病初期进行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儿童不会讲话,不能及时反应给家长,往往会耽误治疗,由于长期的中耳积液不能及时排除,加上中耳内负压,最后导致鼓膜内陷,粘连,鼓室硬化,并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因此,青岛助听器连锁验配中心乾耳听力师提醒您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幼儿行为动态反应,若发现:婴幼儿出现反复抓耳、拍耳朵、烦躁、易怒、对声音无反应,学龄期对父母呼唤不理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音量放很大等异常现象,要尽早带患儿去医院就诊,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结合鼓室导抗图和声反射、耳显微镜或内镜检查等可以诊断。
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呢?此病主要在患儿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该病好发于儿童,主要与小儿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结构有关。人耳的鼻腔与中耳腔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进行相同,起着调节中耳气压及分泌引流的作用,但是与发育成熟的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及其它分泌物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加上部分患儿在感冒后引起鼻塞,不正确的擤鼻涕更易将鼻腔或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吹入中耳腔内。对于婴幼儿来说,哺乳不当容易逆乳,特别是取平仰卧位用人工哺养者,逆乳时乳汁积留于鼻咽腔,往往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那么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呢?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所以更佳的预防方式就是加强体质,尽量避免出现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脓涕时,避免捏鼻吹鼻涕动作,可减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最后青岛助听器连锁验配中心乾耳听力师提醒儿童家长:分泌性中耳炎不是很可怕的疾病,小孩子可能会反复发生,一旦发生家长要足够重视,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